相傳西漢時代,火鍋就已經出現在日常生活中,直到宋代,才有文獻紀錄。火鍋歷史源遠流長,不但一般人愛吃,就連皇帝也喜歡。歷史記載,清代乾隆皇帝就曾經在一個月內,品嘗了27種火鍋,平均一天吃2次。

乾隆時代舉辦的千叟宴,名為敬老,實際上是一場盛大的皇家御宴。

節目

幼兒學英文教材

主持人王筱磊:「乾隆皇帝請客,千叟宴用的(蘸醬)是韭菜花、小醬瓜。」

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苑洪琪:「這種蘸料呢,就完全是來源於滿族的傳統,到現在為止東北的滿族傳統,就是用野韭菜醃起來(對),它就當調料了(對!特別好吃)。」

這場皇家御宴,一共宴請3900多人,地點就在乾清宮。除了凸顯出乾隆好大喜功的人格之外,也證明了他對火鍋的喜好。

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苑洪琪:「像乾隆44年8月16(日)到9月16(日),這一個月他一共吃了27種火鍋,一共是60多次。」

節目主持人王筱磊:「那這一個月他就能吃成

育嬰假

那個VIP卡了,可以打8折,乾隆皇帝活了80多歲,跟他吃火鍋有關係吧!」

北京故宮

台北市育兒津貼2018

博物院研究館員苑洪琪:「不能說有直接的關係,但是他在用膳的過程中,冬、秋必須要有火鍋。」

雖然是一句玩笑話,不過也可以看得出來乾隆對火鍋的偏好。不過吃火鍋,食材的處理也有講究。

節目主持人王筱磊:「真正老北京吃涮羊肉,鮮切,就是這個肉一定要排酸,切完之後要放在盤子裡。上肉的時候不是這麼上(平放)的,上肉的時候要這麼上(立起來),這個肉排酸排得好,這肉扒在盤子上不掉,過去啊老北京說,你現在有些館子還有,這一端上來這肉一立起來,啪掉下來了,老闆買單。」

原來處理火鍋食材還有這些學問,算是長了見識。火鍋老少咸宜,相傳西漢時期已經出現,直到宋代才有文史記載。

河北大學文學系教授韓田鹿:「還有一種說法呢,就是說宋代的時候,其實上就有涮火鍋了,說是一個文人,叫林洪。」

節目主持人王筱磊:「說到這個林洪啊,林洪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書,在中國飲食史上叫"山家清供",大量記載了野菜的做法,和這個各種各樣的醬的做法。」

河北大學文學系教授韓田鹿:「對,它裡面也說林洪去看望一個隱士,結果發現了一隻兔子,也不知道是守株待兔撞死的,還是自己怎麼給跑著逮住的。反正就拿著兔子到那兒以後,就準備炒著吃、爆著吃,然後這個隱士就告訴他,咱們別這麼吃,我告訴你一種,咱們玩點兒新鮮的。然後就是弄了個小鍋、弄上佐料,然後涮著吃。當時是一個有雪的一個天,熱氣騰騰,吃了就很舒服,然後還給它起了一個非常浪漫的名字。

河北大學文學系教授韓田鹿:「對、對這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撥霞供,這是比較早見於記載比較早的涮火鍋了。」

歷史由來已久,除了常見的火鍋和涮涮鍋之外,就連佛跳牆也算是鍋物之一。可見火鍋不僅僅是一道方便料理,也把親朋好友招團吃鍋的感情,通通煮進一個火鍋裡。

更多 TVBS 報導
一鴨兩吃vs.雙蝦煎煮 火鍋拚多元吃法
煮火鍋吃紙?是豆腐做的 薄度0.05cm有彈性、涮鍋
老四川麻辣鍋大陸開放加盟? 業者:騙人的
arrow
arrow

    knj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